裕隆集團發展史

2-4 達美蘭機車的生產

臺灣因為地狹人稠,機車具有便利性,常被城市與鄉間使用。2022年臺灣共有1,439萬626輛機車,顯見市場需求之高。從日治時期到1950年代,臺灣尚無製造機車的能力,均由國外進口來臺進行銷售。

1949年9月,政府以節約汽油消耗為前提管制機車進口,貿易商改以化整為零的方式將車輛拆解,以進口零件的名目運抵臺灣再行組裝,呈現出「上有政策、下有對策」的對應方式。至1957年臺灣共計有20餘家裝配工廠,此一型態堪稱臺灣機車產業的雛形。然而,當時因組裝技術不成熟,在性能與安全性上均出現問題,政府又再次開放成車進口。

1961年開始,政府開始鼓勵民間生產機車,故裕隆公司除了生產汽車外,曾在1962年與義大利的伊諾森第公司合作,生產100cc和175cc兩款達美蘭(Lambretta)機車。當時總共耗費20萬美元添置機器設備。從1964年3月至8月底為止,共生產1,054輛,銷售695輛。透過文件解讀,可以瞭解當時的生產流程,而裕隆公司主要生產的零件為汽缸體(Cylinder barrel)的製造,屬於技術障礙較高的零件,故需要由技術母廠提供指導與支援。至於其他零件,則由衛星工廠提供。


參考資料:
〈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第137次會議〉(1957年10月18日),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檔案,館藏號:50-137-008,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。
林淑真,《臺灣機車史》(臺北:中華民國機車研究發展安全促進協會,1998),頁259。
資料編號:0069,裕隆公司檔案,財團法人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