裕隆集團發展史

12-1 日治時期臺灣的工業化

1895年日本統治臺灣後,在臺灣推動一系列的近代化與工業化建設。首先,1899年創辦的臺灣銀行,提供殖民地政府及企業的財政與融資等各項服務,且在臺灣發行貨幣取代清朝的銀本位制度。另一方面,臺灣總督府先透過土地調查,瞭解過去臺灣的土地情形,進而在1905年以小租權為土地所有權人,而將過去複雜的土地所有關係調整為單一所有權制度。這些基礎建設,都是日本資本前來臺灣投資的條件。

而日治時期臺灣所進展的各種近代工業,最早推展者為機械製糖業。1901年由新渡戶稻造提出的「糖業改良意見書」,認為可從資本補助、確保原料、市場保護三個層面開展具有保護政策的臺灣製糖業。而1900年創辦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,在現今的高雄橋頭建立起第一座臺灣的機械製糖工廠。爾後隨著新式的機械製糖廠陸續創立,陸續取代小規模生產的舊式糖廍。依據統計,1909年臺灣共15家機械製糖廠的產量為11萬8,798千公斤,超越共622單位的傳統舊式與改良糖廍共8萬5,081千公斤。


參考資料:
凃照彥著,李明峻譯,《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》(臺北:人間出版社,1999)。
矢內原忠雄著,黃紹恆譯,《帝國主義下的臺灣(2022年新譯版)》(臺北:大家出版,2022)。
黃紹恆,《砂糖之島》(新竹:交通大學出版社,2019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