與此同時,1950年代裕隆公司吸引了一批台灣大學機械系的畢業生進入公司服務,如李鈞澤(1951年畢業)、范明清(1954年畢業)、劉鑑新(1954年畢業)、王如鈺(1954年畢業)、李振華(1955年畢業)、歐陽鍾智(1955年畢業)、張勁清(1955年畢業)、張伯翔(1955年畢業)等人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振華,在無意中得知裕隆公司製造汽車的宏大目標,對於正要畢業的他極具吸引力,從基層技術員開始任職,後於1990年成為裕隆汽車總經理,並在2000年卸任後轉任文生建設與台元紡織公司董事長。在李振華的回憶中,早期公司主管多來自空軍,而基層員工多由臺灣大學的畢業生負責,不過人員經常流動,有些人後來都出國進修,或是在1960年代因為美國企業來台投資而被高薪挖腳。
裕隆公司早期的發展,可說由空軍發動機製造廠的技術幹部,與台大機械系畢業生共同支撐起的。隨著汽車生產規模日益擴大,在1961年時,裕隆公司在位於台北縣新店大坪林的工廠,占地已達8甲,總廠房建築面積為15萬平方公尺,工廠內包括熱處理工場、電鍍工場、鍛造工場、板金工場、鑄鐵工場、油漆工場、裝配工場、汽車修理工場,以及檢驗室、化驗室、生產管制室、設計室,設備有300餘臺精密工作母機,其他還有各種電鍍、熱處理、電動吊架、熔爐、紅外線油漆熔爐、電焊設備等。
同年,裕隆公司已經能生產汽缸蓋組成零件、汽缸殼組成零件、飛輪組成零件、油汞組成配件、水汞組成配件、消音器組成配件、彈簧鋼板組成配件、歧管組成配件、引擎蓋組成、儀表板組成、翼板組成、地板組成等零組件。以車輛種類來看,各型吉普車車身和省油四門小轎車的焊接、紅外線烤漆等部分都達到可自製的技術。該時裕隆汽車主要的生產項目是四種吉普車(與美國威利斯合作),5噸和6噸汽油卡車、6噸柴油卡車、柴油大客車、省油四門小轎車(與日本日產公司技術合作),其他還有製造5馬力柴油引擎,漁船用6、10、20馬力柴油引擎,以及若干式樣的汽車和紡織機零件與自動車床。
參考資料:
國立臺灣大學校友會,《國立臺灣大學校友通訊錄》(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校友會,1964)
〈呈為請轉知各縣市公車處採用本公司活塞由〉(1956年6月6日),文號:45-175,資料編號:0008,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。
〈公司概況〉(1961年),資料編號:0001,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