裕隆公司成立初期所需要的中高階人才,除了部分來自於大隆機器廠外,還有一大部分是由軍方技術人員轉任,這些來自於軍方的技術人員,多來自於1941年在貴州大定成立的發動機製造廠。發動機製造廠最初隸屬於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,因此由軍方轉任技術人員的員工中,多有生產飛機引擎的經驗,該廠在1943-1946年間,曾生產32具賽克隆(Cyclone)發動機,並實際安裝在運輸機上使用,原本製造廠還有計畫生產萊可敏(Lycoming)發動機,但完成首具的裝配後,便受到國共內戰波及而宣告暫停。
受到日本戰敗以及戰後時局的影響,大定廠建立中國自造飛機發動機的願景也受到影響,但其所採取的「以廠養廠」策略,也為他們帶來了新的經營模式。戰後初期因機器製造同時存在著民需市場,該廠曾生產活塞和漲圈整等汽車零件來供應市場;其中部分汽車零件的生產結構與飛行器的發動零件,為具有共通性的泛用品,但民用機器製造的業務在遷台後未再繼續。
設立機器製造廠除了資金之外,首要是技術人才,辦汽車工業遲早要自製引擎,在這方面,汽車與飛機必有互通的技術,嚴慶齡打聽到空軍有一批留美的技術人才,他拜訪了空軍航空技術局長朱霖。中日戰爭期間,朱霖曾擬定中國航空工業計畫,轉介了曾在美國接受製造飛機技術訓練的機械工程師,鄭汝鏞、曲延壽、曲長陸等人進入裕隆公司。最初他們在一間鋁片搭建的簡陋廠房,開始摸索台灣汽車工業的雛型。此外,嚴慶齡也打聽到在台中清水的空軍發動機製造廠,有一批製造發動機的閒置機器,當時美援的軍事協助提供臺灣噴射機,故未再進行飛機組裝,裕隆公司即向軍方租借這批閒置機器。此外,1949年從上海撤退來臺的大隆機器廠的工作母機,也作為裕隆公司成立初期的資本財。
政府遷台後曾任第一飛機製造廠廠長鄭汝鏞,是裕隆公司創辦初期的業務部經理,曾任發動機製造廠總工程師的曲延壽,為裕隆公司的首任廠長。這些人員不只是裕隆公司創立初期的主要幹部,十餘年後裕隆公司準備成立汽車衛星工廠時,也是由這些幹部負責管理。這些具備專業能力的工程師在1950年代美國恢復援助的背景下,軍方不再有製造飛機的壓力,這些軍方的工程師將過去的技術轉用於造車的生產。
參考資料:
發動機製造廠文獻編輯委員會,《航空救國-發動機製造廠之興衰》(臺北:河中文化實業有限公司,2009)。
李南海,〈戰時中國航空工業的關鍵性發展-貴州大定發動機製造廠營運之研究〉,《臺灣師大歷史學報》第52期(2014.12),頁165-166。
裕隆汽車公司,《裕隆二十週年(民國四十二年-六十二年)》(臺北:裕隆汽車公司,1973),頁101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