嚴慶齡在1949年自中國大隆機器廠運來數十台工作母機,正是這幾台機器,成為了裕隆公司的初步基礎(圖1)。1953年9月,嚴慶齡等人在大隆機器廠原有的股東基礎上,以新台幣200萬元的實收資本額向經濟部遞出申請書,取得設字第2772號執照,設立了「裕隆機器製造廠股份有限公司」(簡稱裕隆公司),此為日後裕隆汽車的前身。「裕隆」二字取嚴慶齡之父嚴裕棠與其創立之「大隆機器廠」之名,同時也是裕隆創業之本,有飲水思源的立意。
嚴慶齡在完成台元紡織廠的事業起步後,就將工廠管理的工作交給夫人吳舜文,全心投入另一個新事業的設立,也就是裕隆公司的籌備工作。當時台灣機械工業的基礎相當薄弱,整體發展的條件都相當不足,要如何在農業為主的經濟體中找到開創汽車工業所需的土地、資金、人才、技術以及能配合製造零件的工廠?
裕隆公司創立之初,舉凡新型自動工作母機、作業工具、試驗器材等購置工廠的各式設備,以及籌建廠房和辦公室等建築工事,都是一筆筆可觀的資金,這些需求部分來自於美援所提供的資金補充,在1953年末到1954年上半年間,先後獲得行政院美援運用委員會和美國安全分署的多次撥款,合計達數十萬美元的資助。
裕隆公司是在第一期四年經濟建設計畫的第一年開辦,甫開辦的裕隆也非製造汽車,而是為台元紡織廠裝配紡織機以及引擎的活塞組件,以及公路局、軍方的車輛的零件訂單。嚴慶齡的構想是當裕隆具備自製車用零件相當的能力後,就可以開始進行整車的自造,可見當裕隆機器製造廠創辦之初,台灣「汽車工業」還只在啟蒙階段。
參考資料:
資料編號:0008,裕隆汽車公司檔案,藏於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