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0年代後期,國共內戰白熱化,在評估當下中國的局勢後,嚴家開始將原本以上海為中心的事業,部份轉移至其他地區,大隆機器廠創辦人嚴裕棠隨二子顏慶瑞移居巴西,三子嚴慶淇前往香港創辦怡生紗廠,四子嚴慶齡則是負責籌劃移往臺灣的事業。嚴慶齡運往臺灣的資財並沒有延用大隆機器廠的名稱,而是以泰利製造機器廠臺灣分廠的名義,開展在臺的事業,也就是位在竹北的台元紡織廠。
1948年12月,嚴慶齡派遣鹿鳴與毛永深來台,照看由中興輪運往臺灣的紗布、機件等貨物。隔週,支達銓搭乘中興輪抵台,為機件、紗布向太平產物公司辦理保險,這些機件即為竹北台元紡織廠創廠之始的基礎設備,紗布的用途則是在當時惡性通貨膨脹下,以保有實物資產變現後作為開展臺灣事業的所需的基礎資金。
台元紡織廠位於竹北廠房的興建,是委託上海的建業營造廠協助設計,由上海購入鋼筋等建材,臺灣方面則是向大同製鋼機械公司購買,並選定信陽街16號作為辦公室。此外,將上海事業移轉至台灣的過程,還在臺北市南京東路購入房舍,這棟房舍後來經過改造,成為目前南京東路2段150號的建築,也是台元紡織、裕隆汽車兩間公司發展初期的辦公室。再者,還購入的新生南路一段151巷12號的日式住宅,作為後來創辦人嚴慶齡伉儷早期的居住之所。這是吳舜文最喜愛的寓所,她暱稱此屋為「幸福之門」、「甜蜜之家」,家中成員除了嚴慶齡之外,還有一條撿回來的小狗。
參考資料:
《事業遷臺文書資料》,財團法人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。
圖說:作為遷廠時的核心人物支達銓最後返回上海,毛永深則成為後來台元紡織和裕隆汽車事業的重要幹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