裕隆集團發展史

1-11 臺灣汽車工業開步的起點─吉普車

1956年,裕隆公司的工程師們從拆解美軍報廢吉普車的過程進行學習,在不靠外力下成功開發出一輛60匹馬力的引擎,於同年11月工業節陳列於機器工業展覽會。這輛吉普車的引擎是裕隆公司第一台自製汽車引擎。裕隆公司在如此資源困難的環境下,運用克難的方式生產吉普車相關的零組件,組裝成吉普車。該輛吉普車除了自製引擎外,車身外鈑金則是使用簡單的水泥填充模具沖壓後,再用人工打造。之後完成的吉普車,不只是裕隆公司的第一輛,也是戰後台灣第一輛自製車,並於1956年10月10日的國慶日進行公開展示。

之後裕隆公司又試造YL-1式輕製客貨兩用汽車(仿吉普車式)樣車,運往泰國舉辦的國際工業展覽會參加展出。裕隆公司第一輛吉普車的出現,不僅鼓舞了國人,也增強公司全體員工製造汽車的信心。

在吉普車正式上市前的1957年4月,裕隆公司以自製引擎以及打造零件裝配的10輛吉普車,公開舉行台北到高雄的長途試車,試車活動以香車美人作為號召,造成轟動,國人都搶著要摸摸這些由國人自製的汽車(圖1、2、3),當年5月1日,裕隆公司吉普車正式出廠應市,此一時日,可視為臺灣汽車工業正式開步之起點。雖言裕隆公司造車雖然已經有產品,但受到財力以及設備的限制,自製吉普車全部是由人力一部一部緩慢的打造出廠。而吉普車的後續延伸車款也相當多元,如吉普消防車、吉普旅行車,此一產品不但符合當時公務單位上山下海的用途,還提供軍用車輛的國防需要。可以確認的是,吉普車生產成功,正式開啟裕隆公司發展汽車工業的序幕;但受限於技術的限制,此一階段僅屬於組裝翻造。要在欠缺工業基礎的台灣製造汽車,非得要繼續引進先進國家的技術不可。


參考資料:
〈最近一年來汽車工業〉,資料編號:0001,嚴慶齡工業發展基金會。
台元紡織股份有限公司、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、中華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、裕隆企業集團總管理處編,《緬懷中國汽車工業的先驅—嚴慶齡先生九十誕辰特刊》(臺北:裕隆企業集團,1998)。